新加坡FSMA落地倒计时:Web3行业的合规洗牌与生态分化实录

CG区块链 政策风向 2025-07-10 11:35:22 0

引言

2025年6月30日,新加坡《金融服务与市场法案》(FSMA)第137条即将正式生效。这一天,正成为当地Web3从业者口中的“合规大限”——所有在新加坡设有营业场所的数字代币服务提供商(DTSP)必须持证经营,“申请中”状态不再被认可,违规者将面临刑事责任。被业界称为“史上最严加密监管”的举措背后,新加坡金融监管局(MAS)正以清晰的态度重塑行业规则。本文结合法案核心要点与五位一线从业者的真实观察,试图勾勒这场监管风暴下Web3生态的真实图景。

一、FSMA监管框架的穿透式升级:从机构到个人的全域覆盖

FSMA绝非对原有《支付服务法》(PSA)的小修小补,而是一套重构行业秩序的全新监管逻辑。北京策略律师事务所数字经济专委会主任郭亚涛指出,这次升级的突破性体现在三个维度:
1. 监管范围的全域延伸:打破PSA仅约束境内支付服务的边界,FSMA要求所有在新注册或设有实体场所的机构,无论服务对象是否位于新加坡,均需纳入监管。这意味着那些境外客户占大头的企业再难“钻空子”,MAS的管辖权已悄然延伸至从业者的全球业务版图。
2. 监管重心的个体下沉:不同于PSA聚焦机构合规,FSMA首次将自由职业者、远程开发者、行业顾问甚至KOL拉入监管视野。通过“高风险人员”隔离机制,相关个体必须吃透FSMA框架并具备实操经验,这道门槛实质抬高了个人参与Web3服务的准入线。从“管机构”到“管个人”的细化,折射出监管层对行业生态更颗粒化的治理思路。
3. 合规成本的阶梯式攀升:即便是手持PSA牌照的企业,也得补充材料以适配FSMA要求。DTSP牌照申请需25万新币初始资本、常驻合规官、独立审计机制及反洗钱配套体系,合规成本较PSA时代显著上升。郭亚涛直言,这波调整本质是“筛选赛”——留下有长期运营底气的玩家,淘汰那些扛不住合规压力的边缘项目。

二、从业者的分化与应对:从生存焦虑到战略选择

监管红线的实质性收紧,让新加坡Web3圈子里的反应呈现出鲜明分化,不同立场的从业者正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:

1. 初创项目的“去留之困”

某代币化运营项目创始人Chari的语气里透着无奈:“对小企业来说,这几乎是不可承受的负担。”涉及交易核心环节的项目必须直面DTSP牌照要求,但初创团队往往缺资金、缺合规资源,商业模式也尚未稳定。“新加坡越来越像成熟企业的总部基地,而非初创公司的试验田。”Chari透露团队已在评估搬迁可能,但仍在寻找“小团队的灵活生存空间”。这种创新者与监管体系的张力,或许正是行业发展中难以避免的碰撞。

2. 务实派的“观望与清退”

深耕OTC交易的从业者极客少年(化名)打了个比方:“新加坡监管就像个务实的‘筛选者’,只留下真正有价值的玩家。”在他看来,政策并非“一刀切”的打压,矛头更指向东南亚地区泛滥的灰产与空壳公司。“雷声大、雨点小”的执行策略,实则是在震慑那些游走在灰色地带的KOL和散乱群体,对持牌企业反而相对友好。眼下不少从业者选择暂停业务观望,恰恰说明监管已在即时校正市场行为。

3. 技术派的“低调求生”

Web3 AI领域从业者John更愿意相信新加坡治理的“务实基因”:“监管收紧是对行业乱象的必要回应。”他的技术型项目因不涉及金融属性暂未受冲击,但明显感觉到交易所和顾问型KOL的压力。“身边不少自由职业者开始居家办公,公开讨论也少了,这是行业对风险的本能规避。”低调,成了技术派当下的生存智慧。

4. 长期主义者的“战略定力”

已在新加坡生活近20年的Reddio创始人Neil看得更长远:“FSMA不是政策转向,而是对实用型代币(Utility Tokens)与治理型代币(Governance Tokens)的分类监管做了细化。”他眼中,新加坡的制度透明度和资源整合能力仍具优势,MAS的开放咨询机制、高校对区块链教育的支持,都暗示Web3仍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。“花几千新币获取法律意见,这笔合规成本很合理。”这种理性认知,或许正是成熟企业穿越监管周期的底气。

5. 非金融团队的“差异化空间”

AI初创公司GM Agents创始人Chess则显得相对轻松:“监管主要瞄准金融属性业务,对我们这种技术型小团队影响不大。”新加坡的语言文化亲和力、公平的创新环境,让他仍选择留在这里。这种“监管分层”现象,恰恰说明FSMA对不同业态的影响并非一刀切,为非金融类创新保留了呼吸空间。

image.png

总结:监管校准下的生态重构与路径选择

这场监管收紧,本质上是新加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对Web3行业的一次“自我校准”,而非系统性排斥。摆在从业者面前的路很清晰:要么拥抱高强度监管,用合规换取政策确定性,依托新加坡的国际金融枢纽地位构建竞争力;要么转向监管更宽松但风险更高的市场,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机会。
从行业演进的角度看,FSMA推动的合规化进程正在加速市场出清——那些缺乏实质价值的项目将被淘汰,而真正有技术落地能力和合规意识的企业,反而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对全球Web3生态而言,新加坡的实践或许提供了一个“发展与规范平衡”的样本:在穿透式监管框架下,技术创新与金融稳定如何兼容,仍是一条需要持续探索的道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