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HARA (Sahara AI):2025年6月币安/OKX上线的区块链AI协同代币

CG区块链 项目解析 2025-08-26 10:02:50 0

SAHARA (Sahara AI)深度解析

当AI遇上区块链时,一个关键矛盾逐渐浮现——如何让数据所有权与模型训练效率共存?2025年初夏,币安与OKX同步上线的SAHARA代币,正试图用Layer 1原生区块链架构解开这个困局。这个由Sahara AI团队打造的数据资产代币化平台,带着4300万美元A轮融资的底气与微软、AWS的技术背书登场,在加密市场掀起不小波澜。作为「AI+区块链」赛道的新选手,它究竟想构建怎样的生态?我们不妨从技术内核到商业落地一探究竟

image.png

Layer "AI":技术架构如何破局?

Sahara AI团队选择从底层重构区块链——他们搭建的原生Layer
区块链系统,把AI资产特性深度嵌入了链上基因。核心共识机制选用Tendermint框架下改良版DPoS协议,代币持有者通过投票选出验证节点处理交易,3秒区块时间搭配10,
TPS的理论吞吐量,让实时模型训练数据交互成为可能。这种设计思路直指行业痛点:当医疗AI需要跨机构调用病历数据时,传统区块链的低效率往往让合作流产

三层技术架构是其差异化亮点:底层负责AI资产全生命周期上链,从所有权确权到访问权限记录;中间层通过智能合约模板标准化资产创建流程,开发者无需重复编写基础代码即可发布模型代币化项目;最上层则打通链下计算资源,支持GPU算力调度、分布式训练等实时交互

值得关注的是隐私保护方案——平台创新性融合零知识证明(ZK)与同态加密技术。简单说,数据所有者可在不暴露原始信息的前提下完成模型训练,比如医院上传加密病历数据后仍能参与癌症预测模型优化,这或许能缓解AI领域长期存在的数据孤岛难题

从白皮书到交易所:9个月的破茧之路

SAHARA的故事始于2024年。团队在那年悄然发布技术白皮书,提出「AI资产Layer 1」概念,随后启动测试网招募早期开发者参与生态建设。当时加密市场正处于熊市尾声,但AI+区块链的叙事已开始升温

转折点发生 在2025年Q
——Pantera Capital领投的4300万美元融资,让项目获得关键性资源支持。更引人注目的是合作名单:微软Azure提供云算力支持,AWS则开放其AI模型市场接口,这些巨头背书为SAHARA增添了不少可信度

上线节奏展现出团队的市场敏感度:6月19日OKX率先开放充值,6月26日两大交易所同步启动TGE,向早期支持者空投5%代币。这种「先充值后交易」的策略,既测试了钱包兼容性,也为代币上市后的流动性做了铺垫

代币经济:100亿总量背后的生态博弈

SAHARA代币总量设定为100亿枚,无增发机制的设计传递出通缩预期。初始流通20.4亿枚中,5%用于社区空投,1.42%通过社交平台活动分发,另有20.75%锁定在生态激励池——这些数字背后,藏着团队对生态建设的考量

代币功能围绕三个核心场景展开:支付层面,无论是调用训练好的AI模型API,还是租用分布式GPU集群,SAHARA代币都能直接结算;治理层面,持币者可对生态基金使用方向投票,比如决定优先扶持金融AI还是工业质检模型;安全层面,验证节点需质押代币获得出块权,作恶行为将触发罚没机制

值得注意的是代币释放节奏:团队与早期投资方的份额设有18个月线性解锁期,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抛压担忧。但能否避免「上市即巅峰」的命运,最终还是取决于生态落地速度

落地图景:从医疗AI到个人数据银行

SAHARA描绘的应用场景正在逐步清晰。在企业级服务领域,其目标是降低中小机构的AI开发门槛——一家区域医院若想训练糖尿病预测模型,可通过平台聚合多家医疗机构的加密数据,用SAHARA支付算力费用,训练完成的模型还能在链上挂牌出售

个人数据价值化是另一个看点。摄影爱好者上传加密照片数据集后,AI公司训练图像生成模型时需支付SAHARA作为数据使用费,而摄影师全程无需暴露原始作品。这种模式若能普及,或许会重塑互联网时代的数据所有权分配

跨机构协作案例更具颠覆性:当大学实验室、药企、医院三方联合开发新药研发模型时,智能合约可自动执行数据贡献度核算与收益分成。目前已有三家医疗科技公司宣布加入测试网,相关应用预计2025年Q4上线

站在风口还是浪尖?机遇与隐忧并存

SAHARA的优势在于精准卡位——当前AI监管趋严背景下,区块链提供的可追溯性恰好满足数据合规需求。欧盟AI法案要求高风险AI系统需记录训练数据来源,而SAHARA的链上存证功能天然契合这一要求

但挑战同样不容忽视。技术层面,ZK证明生成速度与AI模型复杂度的矛盾尚未完全解决;商业层面,Fetch.ai、SingularityNET等先行项目已积累大量开发者,SAHARA需快速证明Layer 1架构的优势。更关键的是监管不确定性——代币在AI服务支付中的定位,可能面临不同国家的法律审视

结语:在理想与现实间寻找平衡点

SAHARA试图构建的「AI开发者-数据贡献者-需求方」三角生态,代表着区块链赋能AI的一种可能性。它用技术创新回应了行业痛点,但最终成败取决于生态冷启动能力——毕竟,再完美的架构设计,也需要足够多的参与者才能运转

image.png

对于加密行业进阶者而言,这个项目值得持续关注:它既是观察AI资产代币化趋势的窗口,也是检验区块链技术落地能力的试金石。在狂热的概念炒作退潮后,SAHARA能否用真实数据证明自己?答案或许要等到2025年底的生态报告才能揭晓